最近有客户提问到,「什么是布施」、「要怎样做布施」、「KL有的做吗」、「LOUIS可以帮我们做布施吗」、「布施有收费SST吗」,哈哈哈 这些都是大家不了解什么是「布施」的情况下才会提问的,没关系,今天就一次过讲一些基本的「布施」的概念,要了解到什么是「布施」是靠实践去了解
布施是什么
英译/~ ① Donation / ② Generosity / ③ Giving
马来译/~ ① Sedekah / ② Derma
巴利译/~ ① Dāna
每次算命,讲到关于「布施」的时候很少人会知道这个中文词。今天,就为大家分享「布施」的知识
布施的种类
布施按其对象,即;所布施之物而分,可分为2种:
第1️⃣种;物质布施,意思是「以物质」为施舍
第2️⃣种;法布施,意思是「以法、知识、正直、善行等」为施舍
今天,LOUIS 想来为大家讲一讲「布施」,具有 4 项要素,分别如下:
1️⃣ 供物清净 วัตถุทานบริสุทธิ์
用来布施的物品必须是通过正当职业所得,不能是偷来的、抢来的、不正当的财物。
2️⃣ 意念清净 เจตนาบริสุทธิ์
施主布施时必须怀有善念,以训练自己的心去减少吝啬,以良善与正直的动机来布施。
在布施 之前,心中已经感到欢喜;布施 当下,愿意付出、乐于给予,并能从心中割舍;
布施 之后,每次想起曾用心布施过的善行,心里仍会感到欢喜、满足,不会懊悔与吝惜。
3️⃣ 施者清净 ผู้ให้บริสุทธิ์
也就是说,布施者本身应持戒、努力守好戒律,让自己的行为与心念保持清净。
4️⃣ 受者清净 ผู้รับบริสุทธิ์
即具足功德田的接受者——无论是僧人、沙弥、比丘尼,或是一般在家人,只要他们持戒清净,就可被视为值得布施的福田。
🌱 虽然我们都没有「透视心」的眼睛,无法真正了解他人的内心与行为。然而,我们 能够确定 的是:我们以善心、以清净的意念来布施,我们是为了护持、为了培植善行而做,因此 福报已经在我们心中生起,并成为未来世随身携带的善业资产。即便我们不知道布施物后来是否被错误使用,也不必懊悔,因为:功德已经属于我们,它不会消失。若有人将布施物挪作不当用途,那也是他必须承担的果报,与我们无关
🙏 愿一切求福者,信心不动摇,愿所有渴望累积功德的人不被这些事件动摇。
每天清晨,家门前的小小布施处,仍有修行中的人需要食物维持身体。将善举继续播种至社会群中

布施的要素
布施的要素,或称布施宝藏,能够使布施获得丰厚的功德。布施者必须具备以下 4 个要素:
4 纯净之物是指用于布施的物品。它们可以是任何东西,无论是购买的还是乞求的。但是,它们必须是我们诚实所得,而非通过;偷窃、欺骗、剥削或欺诈。如果是购买的,用于购买的钱必须是我们诚实所得。这样的布施才被称为纯净之物。
纯净的动机意味着布施者的意图必须是纯净的,以善良为目标,心地纯净,不是为了炫耀财富、财富、善良或任何其他自夸而布施,因为这样布施就是出于自私的动机。如果你这样做,你的心会感到安逸,你的心就不会纯净。
从这一点可以看出,布施僧伽是最有效的布施方式,因为布施者已经完全断除了一切私心,这才符合布施的真正目的。

纯净的动机必须在3个阶段都是纯净的:
- Pubpajetana 指的是布施前的动机,例如;打算明天早上布施,感到高兴、愉悦和快乐,因为布施我们会创造功德。
- Munjajetana 指的是布施时的动机,例如;布施时,感到虔诚、乐意去做,全心全意地布施,并且不允许在布施时产生任何负面情绪。
- Aparaparajetana 指的是布施后的动机,例如;布施后,感到高兴和愉快,每当想到功德时,感到快乐,对所布施的东西没有任何焦虑或后悔。

净心利益
Before 任何人在布施之前,心生欢喜(净心),福德的利益就会在来世结出果实,使这个人的早期生活(从出生到25岁)充满圆满和快乐,充满美好的事物。
During 任何人在布施时,若有信心(纯净的意图),功德的果报就会在来世结出果实,使这个人在中年时期(26-50岁)找到幸福、舒适并充满财富。
After 任何人布施之后,心生欢喜,不后悔(心地清净),此善行的功德会在来世结出果实,使此人晚年(51岁以上)生活幸福快乐,一切愿望都能实现,能够随心所欲地使用金钱,不会成为吝啬、吝啬的百万富翁。
当一个人在这3个阶段都怀有如此纯净的意图时,他将获得巨大的功德,并在
一生中拥有圆满的幸福。
清净之人意味着参与布施的双方,即施者与受者,都必须清净。施者(施舍者)必须是一个有道德的人。因此,在布施之前,有先受戒的传统。尤其要求受者(受者)必须品行端正,品德高尚。佛陀在《苦行部》(Khuddaka Nikaya)《受持篇》(Petavatthu)中讲过一个比喻:
僧侣(patikahaka)就像「田地」,
施主(dhakayaka)就像「农民」,
供养的东西就像「植物」。
当农夫在好田里播种,收获就会丰硕,也就是会结出许多果实。因此,佛陀教导我们要思惟功德田 / 功德田。
如果要请特定的僧人,也就是作个人供养,那就考虑请一位戒律严明、令人敬佩的僧人。如果不想请特定的僧人,也就是作僧伽供养,那就考虑先请一群戒律严明、令人敬佩的僧人,然后再供养。
正如巴利文所说;
Vijayya dānaṃ sugatappasattham——给予时考虑周全,如来赞叹,等等
第1️⃣种的「物质布施」
是将东西作为施舍物,例如;四种必需品 / 物质物品的布施,例如;米、水、布匹、车辆、鲜花、香水、化妆品、床、住所、灯,等等
物质布施根据施主(即;布施者)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物质布施分为以下3种:
- 施舍(巴利语为:Dānadāsa),有时也称为 贪欲 (taṭhaṇa),是指;布施者布施的物品比
自己消费和使用的东西还差
打个比方;例如,当 小明 得到3个芒果🥭🥭🥭时,他会选择最小的一个来布施;或者,当他得到3个大小相同的芒果🥭时,他会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一个来布施。这种布施被称为「贪欲 taṭhaṇa」,因为布施者的心被吝啬所奴役,然后他像给仆人东西一样布施。
- 赠予朋友,有时也被称为 「赠予朋友」,是指给予与自己消费和使用量相等的物品。一个人消费和使用物品的方式,与给予他人的方式相同。
打个比方;例如,当 阿明 得到3个芒果🥭🥭🥭,他将良好的芒果🥭,就像他在 shopping mall 消费的一样的 quality 的🥭,这就像赠予朋友物品一样。
- 「布施丈夫」又是什么?是指选择比自己消耗和使用的东西更好、更精致的东西来布施。选择最好的东西来布施。
比如;会把食物装饰得比自己吃的更精致,或者,在布施他人时,无论地位高低,都会选择好的、令人愉悦的东西来布施。这之所以被称为「布施丈夫」,是因为布施者的心已经克服了吝啬,成为主人、拥有者和独立的人。然后布施,就像布施给自己尊敬的人或恩人,例如;父母、师长一样。
任何布施者,如果其心智已经克服了吝啬,即吝啬无法占据上风,并且不断积累布施给丈夫,直到拥有这种美德,则被称为布施者 (Thanabodee),意为布施的主人,即其心智不受吝啬支配,布施自由,不会成为吝啬的奴隶或同伴,而是始终如一地布施的主人。
布施者意图
物质布施根据布施者的意图分为2种:pātipukkhali 和 sangha
1️⃣ pātipukkhali 布施;是专门针对某个人的布施
例如;如果我们要在家做功德,供养9位僧侣,我们会专门邀请这位或那位9僧侣
像这样怀着专门邀请的意愿,就叫做「pātipukkhali 布施」
2️⃣ 僧伽施舍是供养一群人,而非特定于某一个人的布施。当布施者希望供养僧伽(应供养僧侣的物品)时,出于对僧伽(团体)的尊重和敬仰,他乐意将其供养给所有僧侣,而不指定任何一个人。
例如;邀请僧侣参加家住祈福仪式时,布施者会前往住持或寺庙的接请官员,告知他们自己希望在家中行善,并请求邀请9位僧侣接受布施。寺庙很乐意邀请任何僧侣接受布施。如果布施者怀有广泛的意愿,并且没有特别邀请任何人,这种布施就称为「僧伽施舍」
4名或以上僧侣
在律藏中被视为僧侣。 向4名或以上僧侣(不特定群体)布施也被视为僧伽施舍。任何经僧伽批准前往接受布施的僧人,
例如;我们去邀请僧伽和僧团,说:请派一位僧人到家中接受布施。当我们遇到一位僧人时,我们会尊敬和敬畏他,为我们得到僧伽而感到高兴,并愿意布施。这种做「法施」也称为僧伽布施。
法施:法施指的是给予建议和教导美好的事物,传授好的艺术和科学,包括解释和让人们了解功德和罪孽,以便他们能够放弃不健康的东西,以有德的方式生活,这将使他们变得干净纯洁,摆脱一切烦恼,这就是法
「法布施」的种类
分为「知识布施」和「宽恕布施」2种;
「知识布施」就是知识的布施。又可分为世间知识布施和宗教知识布施。
世俗知识是指传授文理科知识和技能,以便人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从事正当的职业、谋生,并在各方面过上舒适的生活。因此,知识视为一种财富,称为 Ongkhasamnithi,意为可以随身携带的宝藏。拥有良好知识的人就像拥有一件可以随身携带的宝藏。无论身在何处,
他都能确信自己一定能够安全生存。
以法施舍知识,这才算是真正的施舍,也就是得到属于法的知识才是最殊胜的。因为如果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缺乏法的原则,那么他们的生活就会永远充满痛苦、忧虑和失望。然而,当一个人以正确的方式闻法并修行时,他的生活就会成长和富足,他的心就会变得清澈、干净、纯粹、充满光芒。最终,他将能够领悟和看清现实的教诲 ,并获得真正的幸福。
传授正法,如同布施一件不朽的宝物或一盏照亮你道路的明灯。因此,智者说,布施法如同
布施一件照亮你人生的宝物或明灯,引领你走上正路,走向幸福与富足。即使你仍在轮回中受生死轮回的折磨,也不会衰败,而是会过上美好的生活,投生到极乐世界。当你修行并积累功德时,你将能够彻底消除烦恼,获得涅槃。
「宽恕布施」是给予自己和他人安全与自由,免于危险的行为,不对他人的冒犯怀恨在心或怨恨,不对任何人怀有敌意或报复,并始终对他人怀有同情心和善意的心。「宽恕」是一种无需付出的布施。布施很容易,但对于那些布施的人来说,却很难,因为他们内心充满贪婪。这需要你聆听,并经常修行,直到你获得清晰的理解,并看到宽恕的益处。这样,做起「宽恕布施」来就会更容易。
宽恕似乎对别人来说是一种祝福,能带来快乐和内心的平静。但实际上,受益最大的是自己。每当一个人宽恕他人,就会感到轻松、清爽、快乐。
此外,帮助那些处于危险中的人安全并摆脱危险,例如;释放将被杀死的动物,就像释放动物和鱼的传统一样,也被认为是一种宽恕的形式,因为它为这些动物提供了自由和安全。不伤害一切众生,使其安宁,免于敌意,
这被认为是更高层次的布施。因此称之为大布施,属于戒律范畴。至于宽恕,则意味着使自己免于危险。谁能从心中摒弃危险,即;愤怒,并拥有平静纯净的心,他的内心就会充满慈爱。当达到一定程度时,这被认为是一种名为「慈爱禅」的禅修形式,如上所述,它具有极高的利益。
尚未完毕,下次在为大家分享下篇!再会!
总结今天的文章
布施(Dāna)
│
├── 1️⃣ 布施的基本定义
│ ├── 中文:布施
│ ├── 英文:Donation / Generosity / Giving
│ ├── 马来文:Sedekah / Derma
│ └── 巴利语:Dāna
│
├── 2️⃣ 布施的两大类别
│ ├── 1. 物质布施(以物质为施)
│ │ ├── 四必需品:食物、衣物、住所、药品
│ │ ├── 一般物品:鲜花、水、化妆品、床、车辆等
│ │ ├── 依据布施者品质分三类:
│ │ │ ├── 贪欲布施(给别人较差的)
│ │ │ ├── 朋友布施(与自己使用同等级)
│ │ │ └── 布施丈夫(给别人比自己用的更好)
│ │ └── 依据对象:
│ │ ├── Pātipukkhali(供养特定个人)
│ │ └── 僧伽布施(供养僧团,4人以上属僧伽)
│ │
│ └── 2. 法布施(以智慧为施)
│ ├── 世间知识布施(科学、技能、文理知识)
│ ├── 宗教/正法知识布施(解脱烦恼、改善人生)
│ └── 宽恕布施(给予他人安全、自由、不怀恨)
│
├── 3️⃣ 布施的四项要素(纯净四要)
│ ├── 1. 供物清净(正当所得)
│ ├── 2. 意念清净(布施三阶段心念)
│ │ ├── 前:Pubpajetana(布施前心喜)
│ │ ├── 中:Munjajetana(布施时心乐)
│ │ └── 后:Aparaparajetana(布施后不悔)
│ ├── 3. 施者清净(持戒、心地正直)
│ └── 4. 受者清净(福田:持戒清净者)
│
├── 4️⃣ 布施心念的果报(对应人生三阶段)
│ ├── Before(布施前) → 来世少年福报(0–25)
│ ├── During(布施时) → 来世中年富足(26–50)
│ └── After(布施后) → 来世晚年圆满(51+)
│
├── 5️⃣ 布施的深层利益
│ ├── 减少吝啬
│ ├── 培养慈悲心
│ ├── 积累未来善业资产
│ ├── 清净心增长
│ └── 未来生命中的财富、快乐与顺境
│
├── 6️⃣ 法布施的重要性
│ ├── 法如明灯,照亮人生
│ ├── 改变生命、断烦恼的力量最强
│ ├── 智者:法施 > 物施
│ └── 终极能导向涅槃之道
│
└── 7️⃣ 宽恕布施(大布施)
├── 不怀恨、不报复、不怨怼
├── 给予他人安全感与自由
├── 释放动物、救护生命属宽恕施
└── 最终心生慈爱,成就慈心禅

and then